第二百一十九章 先见之明
书迷正在阅读:白莲替身他人设崩了[穿书]、始乱终弃了太子以后、诱逃(高H 1v1)、甜妻若水、离婚后,妈咪马甲飒爆了、融爷的仙妻光芒万丈、抱错假少爷团宠而不自知(穿书)、超级战医、花心男主的备胎我不当了(重生)、一不小心攻略了起点渣男(穿越)
刘备和关羽民夫营训练相关之事,不通的地方一一问出,而李孟羲对答如流,不假思索,显然已经有了无比成熟的全套方法。 民夫营在行军时,十人一队,能走的差不多齐,有点队列观念就行。 而当需要的时候,不需要民夫营能列阵和复杂的变阵,只用排好小方阵,往那一摆,充充门面就行,所以能站齐,走四五十米能不乱,就是最终训练的目的。 对李孟羲来说,别的战阵之法他可能不擅长,要只是训练下走路和对齐,他可太熟悉了。 无他,前世初中到高中到大学,都有军训,军训时那点队列知识和训练流程,李孟羲全都记得。 只要花点时间,每日晨起,拔营以前,先练一部分民夫,然后过段时间吧,挑出其中练的好的,再教别人。 照猫画虎,自然越传越不成事,民夫大概是无法完全学习到李孟羲操练队列的精髓的,民夫们练的再好,也肯定不如李孟羲自己亲自训练的效果好。 不过,李孟羲分身乏术,纵然全部精力用在练兵上,一个月能练好一百人,义军这么多人,岂不得花上几年时间才能把所有民夫练成跟前世大学军训的队伍一样整齐。 所以,只有先教好一部分人,然后再以这部分人,教另外一部分人,然后,再继续扩散,指数倍的递增,最终,很快所有民夫就都会基本列队了。 李孟羲约说越有主意,话语连贯,且说的头头是道,刘备和关羽都插不上话了。 刘备和关羽不由相视一眼,都面带笑意。 “孟羲,即有如此多的见解,那民夫操练一事,便交给你来,如何?”刘备笑问。 “啊?”李孟羲愣了下,“也行。”李孟羲算是应下了此事。 事情商量的差不多了,呆着插不上话的王路待的尴尬,便告辞离去了。 等王路离去,刘备目送着王路的背影,直至其完全消失在黑暗中。 人走远了,刘备这才意味深长的对李孟羲说,“孟羲,你方才要拉我找地细谈,此举颇不妥也。那王路新降,你当其面,要避开他另找地商讨,岂能不让他多想? 下次有话,要是无关紧要,当面可说。 若事关紧要,不容外人听见,也应趁无人在,再做细谈。而不可当其面,当面避人。 此非是无礼,而处事不妥也。”刘备谆谆教导。 李孟羲早些日子,忽悠刘备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并说愿和刘备为彼此之人镜,照出彼此得失。 刘备很当真,李孟羲真有不妥之处,他必然要指出来。 于是,李孟羲时常被刘备捉着教育一番。 “受教!”李孟羲发自内心,朝刘备拱手一礼。 人情世故,拿捏在微妙之间,多一点则太过,轻一点则礼仪不达,刘备要不提醒,李孟羲还真想不到这一点。 由此看来,世故通达的刘玄德于李孟羲而言,是良师。 “走,孟羲,《孙子》兵法,今夜要学吗?”关羽看夜已经很深了,于是问李孟羲是回去休息,还是有空,继续往下学兵法。 学嘛。 《孙子》兵法一篇地势篇就让李孟羲大为受用,学会孙子全篇,李孟羲势在必得。 于是,兵法记得滚瓜烂熟的关羽就继续在篝火旁教李孟羲和刘备两人。 记忆能力的差距渐渐拉开了,李孟羲已把第三篇快学完了,刘备第二篇还没学一半。 前世,李孟羲和绝大多数应试教育的学生,被称为做题家,尽管如此,经过长久的能力训练,李孟羲掌握了在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学习方法。 关羽每教一句兵书,李孟羲必然要理解了意思,然后才继续往下学。 因为能理解内容,所以背诵记忆起来更有效率。 关羽教刘备的时候,也是先讲解一番,然后再教。 若不是如此,艰涩难懂的文言文干巴巴的背,记忆效率太低了。 还有其他的能加快记忆的方法,像是边写边读边背之类的辅助记忆的手段,就是细枝末节了。 李孟羲自知就算背完世存所有的兵法,依然不足纵横,但是多学一点兵法,就能离成为一个合格将领更近了一步。 李孟羲是打着哈欠回去的,钻进被窝里,被窝里热乎乎的,小孩子火力旺盛,弟弟暖和的跟个煤球一样,李孟羲搂着弟弟安然入睡。 翌日,太阳升起的时候,阳光照到了眼睛,李孟羲猛地睁开了眼。 辎重营的乡勇们已经起来活动了,伙夫在升火造饭。 前锋战兵营,今日没进行例行的操练。 因为有好多新兵入营,正好趁早晨未拔营,让各伍清点下新兵缺什么东西,然后到辎重队领。 一名伍长问完伍中两人新兵的物资状况,缺两张席,一个木碗,筷子,还有一个水袋。 虽说,好多人还用竹筒吃饭呢,但竹筒多有不便,战兵营应该用最好的装备,可提高效率,因此,水袋碗筷之类的,应优先供应战兵。 碗不难做,营里那么多木匠呢,找块木旮瘩,凿就能凿出好用的木碗。 甚至有时间,还能用刨子把碗外面刨的光溜溜的。 这时,就体现出李孟羲的先见之明了。 因为预料到军中可能有越来越多的木工杂活,木工杂活没办法额定奖赏粮食合适多少来激赏工作效率,且做板车也是很重要的大工程量的工作,不便动用做板车的人力。 所以,现在木工营有两大部分,一部分专门做板车,不做杂活;另一部分做杂活,没杂活时就歇着。 而“工资”发放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计件的,做板车的木工,每做好一辆板车,同队之人,每人赏粮五斤。 另一种工资方式,就不是计件,而是按死工资来。 有杂活儿来了是那么多粮,没活干歇着依然是那么多粮。 义军能生产碗筷了,生产效率还不错,很快就能保障战兵营每人都有好碗用。虽然生产木碗,看起来微不足道,对军队战力提升没多大作用,但是足以让刘备义军和同时代其他军队区别开来。